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特点

发布日期:2024-03-22 15:30:43 来源: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何谓新质生产力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最核心的内涵是创新,也是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的根本属性。马克思指出,“社会生产力不仅以物质形态存在,而且以知识形态存在,自然科学就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这一论断,彰显出社会生产力的普遍意义和现实价值,逐渐确立为生产力演进的基本逻辑。近10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生产力发展注入了更加密集、多元化的新知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影响日益巩固强化,前沿科技和新兴产业所涉及的创新活动与知识传播对生产力再造开始超越传统生产力的范畴,生成了以更新质态、更高质量为本质特征的新质生产力,从而实现生产力发展量与质的协调统一。关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中央财办将其解读为“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产物,具有高水平、先进性、引领性、现代化的突出特征。


新质生产力科学诠释出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下生产力演进的特征和规律。不管世界格局如何变化,长期来看,生产力作为人类社会进步根本动力和决定性因素的角色并未发生改变。从这一意义上看,新质生产力是当今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在人类与自然关系之中的全新映射,属于高水平、高质量、高能级、现代化的生产力。这一概念的创立从中国实践出发,拓展了生产力的内涵和外延,深入、精准地揭示了生产力量变提速、质变增频的复杂动因,反映出科学力量全面融入社会生产力的世界大势和历史潮流,丰富并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理论,再次检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蓬勃生命力和深厚创造力。


新质生产力“新”在哪里


新质生产力是由新型劳动力、新型劳动对象和新型资料共同组成。理解新质生产力要从其区别于传统生产力的“新”和“质”两个维度出发:其中,“新”是新能源、新基建、新要素、新产业、新模式,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生产方式的“新”,高素质人才、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则构成了劳动者和生产力发展的“质”。具体而言,新质生产力的“新”体现在要素构成、发展动能、产业载体、推进路径等多个层面。


要素构成新。生产要素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反映。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相比,数据要素具有规模大、非稀缺性、强流动性、非排他等特征。数据既作为生产资料又作为劳动对象参与到生产和交易过程中,大大丰富了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类型,推动了社会生产方式变革。


发展动能新。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的最强动力和本质特征。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不少领域加快追赶发达国家,处于与世界领先国家同步并跑、比肩竞争的水平,相继在5G、人工智能、量子通信、储能技术、生命科学、航空航天、深海探测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成果,不仅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科技支撑,更是新质生产力自身发展活力的集中体现。


产业载体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实体支撑,从要素结构和技术路线来看,这两类产业都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具有知识技术密集度高、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的突出特点。在国家战略规划、各级政府扶持以及各类资本的协同推动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转向成熟发展阶段,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出口“新三样”取代服装、家电、家具我国外贸出口的“老三样”,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和经济增长新引擎。未来产业与前沿科技创新互动紧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更具前瞻性、先导性,数字化绿色化的产业成长主线日趋清晰,在更大范围和力度上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和生产要素构成,带动生产力发展规模和水平由量变到质变,实现能级跃升。


推进机制新。新质生产力的作用不再局限于征服、改造物质世界,而是能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跃升的可持续生产力。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对由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对象所组成的生产力三要素的一次全面而深刻的变革,要求打破旧的发展方式,通过将新质生产力源源不断地投入到现代化产业体系之中,从技术创新、理念创新、制度创新3个维度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维护国家能源和资源安全提供更加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生产力保障。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地扩大高水平开放,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提供制度保障。


必须认识到,发展新质生产力最为关键的是人的转型。归根结底,在生产力三要素中,劳动者作为物质要素的创造者和使用者,是起主导作用的要素。只有用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和理念武装起来的劳动者才具备更强的能动性。为此,要强化政策统筹,注重经济政策与非经济政策取向一致性、协同性,着力塑造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共同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和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如何形成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步骤,也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任务和目标方向。进入新发展阶段,要遵循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立足新发展格局,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依靠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不懈的制度创新中探索突破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矛盾,培育形成新质态、高质量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大基础研发投入力度,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聚焦前沿科技,着力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关键原材料,增强产业基础能力,拓展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边界,提升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含量。


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载体。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巩固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数字经济,强化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战略布局,开辟新赛道,培育新主体,打造新支柱,形成新集聚,塑造新优势,抢占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制高点,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数字化绿色化互促共融。鼓励企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面向“双碳”目标,开发符合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要求的智能解决方案。加快能源转型,为算力基础设施和数字经济部门提供多样化的能源选择,提高数字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不断深化要素利用方式、生产流程、能源管理的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共同助力实体部门生产力提升和全体系再造。


打破传统生产力的利益格局。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在科技平台搭建、产业政策施用、公共服务提供等方面,建立完善更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的体制机制。同时,面对大国竞争升级的世界大变局,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理念,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构建多层级、多元化的人才体系。以满足劳动者自身充分发展为着力点,加紧制定实施面向能源转型、智能制造、未来产业的新就业计划,创造新就业岗位,加强在职培训和新知识传播,为传统产业从业人员量身定制知识再造和能力提升方案,构建多层级、多元化的人才体系,为实现新质生产力中劳动者自然性社会性知识性高度统一创造有利条件。



扫一扫更精彩

浙江汪洋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联 系 人:陈芳 女士 (销售部 销售经理)

电 话:86 0577 88335354/88113031/13701877098

传 真:86 0577 88326769

网址:www.wycn.cn

信箱:wycn.cn@163.com

总部:中国.温州锦绣路332号

分部:中国.上海金山区朱平公路南段 13701877098

扫一扫更精彩

Copyright © 2012-2021 浙江汪洋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浙ICP备1604066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202001966号
拨打电话